bsports必一体育“禁塑”写进村规民约助力浏阳美丽乡村建设!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,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,但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,其污染大、降解难的特点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。
为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,今年4月,市发改局联合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印发了《2023年浏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,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,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股“减塑禁塑”浪潮。
“重提菜篮子,请远离塑料”“拒绝白色污染,提倡环保生活……”夏日,来到高坪镇船仓村,只见干净整洁的乡村小路纵横延伸,路旁有关禁塑的标识标牌、文化墙随处可见,青山绿野相映成景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。
如今的船仓村山清水秀,处处美景如画,曾经这里也深受白色垃圾的困扰。“在农村,塑料袋、一次性碗筷、杯子使用频率非常高。”船仓村党总支、村委会主任贝远新说,村民们办红白喜事都是使用塑料餐具,每次都会留下大量白色垃圾,成了破坏农村环境卫生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贝远新很早就产生了禁塑的想法。2019年,借助修订村规民约的机会,村“两委”组织召开全村村民大会,把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用具写进村规民约。为了推动这项工作落实,船仓村多次组织流动摊贩、商店店主、农户代表等召开会议,现场宣讲塑料对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知识,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禁塑、垃圾分类的理念。
随着禁塑深入推行,一次性塑料用品已在船仓村退出“历史舞台”,村民的禁塑意识、垃圾分类意识和村内人居环境显著提升。
“减塑禁塑”理念同样深植农业领域。在烟叶生产过程中,地膜覆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。每年3月上旬,烟苗移栽至烟田前,烟农们就会事先覆盖好地膜,让其成为烟苗茁壮成长的“利器”。
然而,废弃地膜如不妥善处理,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。在沙市镇中洲村广袤的烟田里,经过清洗、熔化、塑形等工序后,回收的废旧地膜可再次成为塑料原料,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,不仅提高了烟叶效益,还可减少环境污染,让“绿色”成为烟叶产业发展的底色。
实际上,不只是在船仓村,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市民从自身做起,积极践行“减塑禁塑”,已成为浏阳人民的生活新风尚。
超市、餐厅等是塑料制品的“使用大户”。7月12日,在花炮大道附近的一家超市收银台,记者看到,大部分市民都自备了可以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或布袋。不仅如此,很多餐厅、商超打包用的塑料袋、餐盒也都是可降解、符合要求的环保材料。
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行动中,浏阳更是涌现出一批批身体力行的环保达人,年近70岁的张运和便是其中之一。
买菜只用菜篮子、食物吃不了必须兜着走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、一公里内只能走路不坐车……从1985年自发组织保护野生动物开始,张运和已持续做环保公益38年,他不仅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,还带领一家六口每天坚持过绿色低碳生活。在他看来,“双碳”不仅仅是政府、企业的事,“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出一份力。”
“塑料污染治理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量。”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市发改局利用世界地球日、节能宣传周、全国低碳日等节点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禁塑宣传活动,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;联合相关部门,每季度对乡镇(街道)的商超、药房、农贸市场、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抽查检查,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,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。
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,《方案》明确指出: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、厚度小于0.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、一次性塑料棉签;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……
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接下来将把塑料污染治理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,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,同时加强宣传和劝导,引导商铺和居民理解、支持、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中来,共同建设美丽浏阳。